X983.COM,综合色激情,嫩草影,亚洲国产精品视频,黄色网站免费看wwwww,操操图片视频第一网,中国免费一级簧片av

佳木斯市恒信彩鋼工程有限公司

公司資訊

山西省綠色建筑發展條例(草案)征求意見
發布時間:2022/5/24

《山西省綠色建筑發展條例(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公告


為了增強立法的公開性和透明度,提高立法質量,現對《山西省綠色建筑發展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公眾可以登錄山西司法行政網或者關注山西司法微信公眾號,查看征求意見稿。有關單位和各界人士請于2022年6月15日前,通過以下兩種方式提出意見:1.通過信函方式將意見寄至:太原市小店區學府街41號山西省司法廳立法一處(郵政編碼:030006),并請在信封上注明“山西省綠色建筑發展條例(草案)征求意見”字樣。2.通過電子郵件方式,將意見發送至:sftlfyc@126.com。


感謝您的參與和支持。


聯系人:黨瑩


聯系電話(傳真):0351-6922105


山西省綠色建筑發展條例(草案)


章 總 則


條【立法目的】 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碳達峰碳中和,推進建筑領域節能減排,促進綠色建筑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民用建筑節能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適用范圍】 本省行政區域內,城鎮民用建筑綠色發展相關的規劃、設計、建設、運行、改造、技術應用等活動及其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名詞釋義】 本條例所稱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全壽命期內,節約資源、減少污染、保護環境,具備健康、適用、的使用空間,大限度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建筑。


第四條【政府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綠色建筑發展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領導、統籌安排、明確目標,推動綠色建筑發展,并將完成情況列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


第五條【部門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綠色建筑發展工作的指導和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科技、財政、自然資源、行政審批、能源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綠色建筑發展相關工作。


第六條【表彰獎勵】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開展綠色建筑技術研究、開發、示范、推廣、培訓和宣傳,促進綠色建筑技術進步與創新。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推動綠色建筑發展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 規劃與標準


第七條【專項規劃】 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編制本行政區域的綠色建筑發展專項規劃和實施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綠色建筑發展專項規劃應當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為指導,與國土空間規劃、相關專項規劃相銜接,明確綠色建筑發展目標、總體布局、重點發展區域、綠色建造技術路線和既有建筑綠色改造等內容,并確定碳減排的目標和路徑。


第八條【控制性詳規】 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將綠色建筑發展專項規劃相關要求納入控制性詳細規劃,在建設用地規劃條件中明確綠色建筑的等級、裝配式建造參數、綠色建材應用比例、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等建設指標,并納入建設工程規劃審查和規劃條件核實。


第九條【土地出讓】 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在土地出讓或者劃撥時,應當將建設用地規劃條件確定的綠色建筑建設指標納入建設用地預審和選址意見書、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或者國有土地劃撥決定書。


第十條【立項審查】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項目審批主管部門應當將綠色建筑建設指標納入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立項和節能審查范圍。未達到要求的,不得予以立項。


第十一條【工程規劃】 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規劃審批主管部門依法對建設工程進行規劃審查時,應當就設計方案是否達到建設用地規劃條件確定的綠色建筑建設指標要求征求同級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意見,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征求意見材料之日起10日內提出意見,征求意見時間不計算在規劃許可的期限內。未達到要求的,不得發放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第十二條【設計審查】 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對綠色建筑設計文件進行審查,對不符合綠色建筑建設指標要求的,審查不予通過。項目審批主管部門不得發放施工許可證。


第十三條【等級管理】 綠色建筑按照國家規定實行等級管理。


新建民用建筑應當按照綠色建筑標準進行建設。大型公共建筑、國有資金投資為主的公共建筑、大型住宅小區應當按照高于低等級綠色建筑標準進行建設。超高層、超限高層建筑應當按照高等級綠色建筑標準進行建設。鼓勵其他民用建筑按照高于低等級綠色建筑標準進行建設。


鼓勵新建民用建筑按照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以及更高水平節能降碳建筑進行建設。


第十四條【建設標準】 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按照國家規定建立健全綠色建筑標準體系,確定綠色建筑的等級、技術要求和計價依據等。


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可以結合本地實際,執行更高要求的綠色建筑建設標準。


第三章 建設與認定


第十五條【建設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綠色建筑相關標準,對建設、設計、施工、監理、檢測等單位的綠色建筑實施情況進行監督。


第十六條【可研報告要求】 建設單位在可行性研究報告或者項目申請報告中,應當包含建筑能耗、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建筑碳排放分析等內容,并明確綠色建筑建設指標和實施方案。


第十七條【建設單位要求】 建設單位應當向設計、施工、監理、檢測等相關單位明示綠色建筑建設指標,并在施工現場顯著位置公示。


第十八條【工程竣工驗收】 建設單位組織工程竣工驗收時,應當對建筑是否符合綠色建筑建設標準進行專項驗收;對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通過竣工驗收。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對綠色建筑驗收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發現建設單位未按照要求驗收的,應當責令重新組織驗收。


第十九條【設計單位要求】 設計單位應當按照綠色建筑建設指標進行建筑工程方案設計和施工圖設計,并編制綠色建筑設計文件。施工圖設計文件不得降低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載明的綠色建筑建設指標。


第二十條【施工單位要求】 施工單位應當按照施工圖設計文件和綠色建造相關規定編制綠色建筑專項施工方案,并組織實施。


第二十一條【禁止使用】 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國家推廣使用、限制使用、禁止使用目錄,制定本省補充目錄,并及時公布更新。


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不得使用列入禁止使用目錄的建筑材料、構配件、設備、技術和工藝。


第二十二條【監理單位要求】 監理單位應當按照施工圖設計文件和綠色建筑相關標準編制綠色建筑專項監理方案,并組織實施。


第二十三條【工程質量檢測機構要求】 工程質量檢測機構應當按照建設工程質量管理要求和綠色建筑相關標準,對工程材料和設備進行檢測,并對檢測報告的真實性、準確性負責。


第二十四條【商品房銷售】 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在商品房銷售現場顯著位置公示建筑項目的綠色建筑建設指標。在商品房買賣合同、質量保證書和使用說明書中載明綠色建筑建設指標,并對其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


第二十五條【標識認定】 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依據國家綠色建筑標識管理相關規定,制定本省綠色建筑標識管理辦法。


高于低等級的綠色建筑在竣工驗收備案后,建設單位應當申報綠色建筑標識。


第四章 運行與改造


第二十六條【綠色建筑運行要求】 綠色建筑的運行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運行管理制度完備;


(二)屋頂、外墻、外門窗等建筑圍護結構完好,遮陽等設施設備運行正常;


(三)通風、空調、照明、水、電氣等設備系統運行正常;


(四)節電、節水指標符合國家和本省的規定;


(五)室內的溫濕度、噪聲、空氣品質等環境指標達標;


(六)廢氣、污水、固體廢棄物及其他有害物質排放和處置符合有關標準要求。


第二十七條【綠色建筑維護責任】 建筑所有權人或者使用權人應當對綠色建筑的設施設備進行維護和保養,保障綠色建筑正常運行。


委托物業服務人或者專業服務單位進行維護和保養的,應當在服務合同中載明符合綠色建筑運行要求的服務內容。


第二十八條【能耗制度】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建筑能耗統計、能源審計、能效公示等節能監管制度,建立城市建筑用水、用電、用氣、用熱等數據共享機制。


第二十九條【能耗限額】 省人民政府能源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相關部門制定公共建筑能耗限額標準,并向社會公布。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能源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相關部門加強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建設,對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額執行情況進行節能監察。監測系統的建設、運行維護經費應當納入政府部門預算,并給予必要保障。


第三十條【能耗采集】 新建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應當安裝建筑能耗動態監測計量裝置;新建居住建筑應當安裝能源分項計量系統;未安裝建筑能耗動態監測計量裝置及能源分項計量系統的既有建筑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或者其委托的物業服務人應當定期統計建筑能耗情況,對建筑用能數據進行采集、監測。


第三十一條【能耗報送】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能源主管部門應當將建筑能耗信息納入能源信息統計中,對本行政區域內民用建筑能耗情況進行調查統計,并建立數據共享機制。


供水、供電、供氣、供熱等單位以及建筑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或者其委托的物業服務人,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將建筑能耗數據報所在地縣(市、區)人民政府能源主管部門,并對所報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負責。


第三十二條【合同能源管理服務】 鼓勵建筑節能服務機構為建筑運行和既有民用建筑節能改造和綠色化改造提供合同能源管理服務。


鼓勵建筑所有權人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對既有建筑進行改造。


第三十三條【既有建筑改造】 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應當結合城市更新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有序推動既有民用建筑節能改造,鼓勵有條件地區參照綠色建筑標準進行綠色化改造,提升既有建筑的綜合性能。


第三十四條【改造計劃】 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既有建筑的建設年代、結構形式、用能系統、能耗指標、壽命周期等組織調查統計和分析,制定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和綠色化改造計劃,明確改造的目標、范圍和要求,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第三十五條【改造資金】 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國有資金投資為主的公共建筑應當率先進行節能改造和綠色化改造,由所有權人和使用權人負責實施。


居住建筑和科學、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公益事業使用的公共建筑納入政府節能改造和綠色化改造計劃的,改造費用由政府和建筑所有權人共同負擔。


第三十六條【建筑拆除】 建筑的拆除應當降低揚塵、噪聲等污染,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實現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


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國有資金投資為主的公共建筑未達到設計使用年限,確需提前拆除的,應當向社會公示征求意見,并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


第五章 創新與鼓勵


第三十七條【產業政策】 省人民政府應當將綠色建筑技術的研發、推廣應用納入政府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支持高等院校、研發機構和企業等研究開發綠色建筑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備,其研發和成果轉化等活動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稅收優惠。


第三十八條【綠色建筑技術】 鼓勵新建民用建筑采用下列綠色建筑技術:


(一)智能建造、裝配式建造技術;


(二)建筑信息模型和其他信息化技術;


(三)建筑節能降碳技術;


(四)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應用技術;


(五)建筑遮陽、高性能外墻保溫和高性能門窗技術;


(六)雨水和再生水利用技術;


(七)高強鋼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再生骨料混凝土技術;


(八)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技術;


(九)其他綠色建筑技術。


第三十九條【裝配式建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推進以裝配式建筑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推動裝配式建筑全產業鏈協同發展。鼓勵裝配式建筑采用工程總承包模式,促進設計、生產、施工深度融合。


第四十條【建筑信息模型】 大型公共建筑、軌道交通工程、裝配式建筑等項目應當應用建筑信息模型技術。


鼓勵建筑工程在設計、建設、運行管理中應用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應用建筑信息模型的技術服務費用應當作為不可競爭費用計入工程造價。


第四十一條【可再生能源利用】 新建民用建筑應當符合國家和省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相關規定。可再生能源利用設施應當與建筑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


第四十二條【可再生能源支持】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重點支持太陽能、地熱能、空氣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廣利用。


第四十三條【建筑用能電氣化】 鼓勵擴大建筑用能清潔電力替代,推動以電代氣、以電代油,推廣高能效的用電設施設備,推進生產生活用能電氣化。


第四十四條【全裝修】國有資金投資為主的民用建筑應當采用全裝修方式交付,優先選用裝配式裝修技術。


其他新建民用建筑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逐步實現全裝修方式交付。


第四十五條【綠色建材】 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國有資金投資為主的民用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應當使用綠色建材。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項目應當按照國家和省相關規定使用綠色建材。


第四十六條【資金支持】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安排綠色建筑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下列活動:


(一)綠色建筑相關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的研究和推廣應用;


(二)高等級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以及更高水平節能降碳建筑,以及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既有民用建筑節能和綠色化改造等項目示范和推廣;


(三)宣傳培訓、標準制定、專項規劃編制、統計監測和運行評估等綠色建筑發展相關服務與監管體系建設;


(四)政府應當支持的其他綠色建筑發展工作。


第四十七條【政策扶持】 建設、購買、運行綠色建筑實行下列扶持政策:


(一)因采用墻體保溫技術增加的建筑面積不計入容積率和不動產登記的建筑面積;


(二)裝配式建筑外墻預制部分按照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比例不計入容積率;


(三)新建民用建筑實施屋頂綠化的,按照有關規定折算為附屬綠地面積;


(四)地源熱泵系統應用項目按照規定減征或者免征水資源費;居住建筑利用淺層地溫能供暖制冷的,執行居民峰谷分時電價;采用淺層地溫能供暖制冷的企業參照清潔能源鍋爐采暖價格收取采暖費;


(五)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高等級綠色建筑的,貸款額度可以上浮,具體辦法由省級住房公積金管理部門確定;


(六)高等級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以及更高水平節能降碳建筑等項目在各類建筑工程獎項的評審中優先。


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可依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其他扶持政策。


第四十八條【綠色金融】 金融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通過信貸、保險、債券等多種方式為綠色建筑發展提供金融服務。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九條【援引條款】 違反本條例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已有法律責任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五十條【國家工作人員責任】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綠色建筑發展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有權機關責令改正,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一條【建設單位責任1】 違反本條例規定,建設單位未明示、公示綠色建筑建設指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3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二條【建設單位責任2】 違反本條例規定,建設單位明示或者暗示其委托單位降低綠色建筑建設指標進行設計、施工、監理、檢測的,由縣級以上人民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2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三條【建設單位責任3】 違反本條例規定,建設單位對不符合綠色建筑建設指標的民用建筑項目出具竣工驗收合格報告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民用建筑項目合同價款2%以上4%以下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四條【設計單位責任】 違反本條例規定,設計單位降低綠色建筑建設指標進行設計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10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由有權機關責令停業整頓,降低資質等級或者吊銷資質證書;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五條【施工單位責任】 違反本條例規定,施工單位降低綠色建筑建設指標進行施工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2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由有權機關責令停業整頓,降低資質等級或者吊銷資質證書;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六條【監理單位責任】 違反本條例規定,監理單位未按照綠色建筑相關標準實施監理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由有權機關責令停業整頓,降低資質等級或者吊銷資質證書;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七條【檢測單位責任】 違反本條例規定,工程質量檢測機構未按照建設工程質量管理要求和綠色建筑相關標準進行檢測,或者出具虛假檢測報告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由有權機關責令停業整頓,降低資質等級或者吊銷資質證書;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八條【房地產開發企業責任】 違反本條例規定,房地產開發企業未公示、載明綠色建筑建設指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10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款。


房地產開發企業公示、載明的綠色建筑建設指標與實際不符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處2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由有權機關責令停業整頓,降低資質等級或者吊銷資質證書。


第五十九條【能耗報送責任】 違反本條例規定,建筑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或者其委托的物業服務人未按規定采集、監測和報送建筑能耗數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能源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條【運行維護責任】 違反本條例規定,建筑所有權人或者使用權人未按照節能強制性標準進行維護和保養,導致建筑節能性能降低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一條【注冊執業人員責任】 違反本條例規定,注冊執業人員未執行綠色建筑相關標準的,按照注冊人員管理的相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六十二條【執法部門例外情形】 根據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規定已經確定集中由市、縣綜合執法部門處理的,從其規定。


第七章 附則


第六十三條【參照執行】 城鎮民用建筑以外的其他建筑進行綠色建筑的新建或者改造,參照本條例執行。


第六十四條【施行日期】 本條例自2022年 月 日起施行。《山西省民用建筑節能條例》同時廢止。


(責任編輯:何雯麗)



友情鏈接
360 中國網庫 百度 谷歌 hao123 搜狐 中國網庫 網易 新浪